过去的一年多里,巨头公司在中国偏光片及其光学膜材料上动作频频。


深纺织A拟引进日东电工技术建设一条幅宽为2500mm,年产3200万平米的偏光片产线,合肥三利谱宽幅1330mm偏光片生产线开始投产,实达集团成都偏光片项目开工,深圳兴飞投资100亿元开工西部首个偏光片超级工厂,中国台湾偏光片供应商诚美材(原奇美)针对部分面板厂涨价5-10%。与此相对的则是外媒报道LG化学拟出售中国偏光片业务。


中国主要偏光片企业项目

来源:赛瑞研究《2019年显示行业关键材料及市场研究报告》


资本不断进入偏光片领域的推动力之一是国内新型显示产能开始逐步向全球首位攀登带来的偏光片供给不足需求。随着中国显示面板产能越来越多,中国诞生了一个千亿级新型显示市场,这个市场的产值规模近三年来一直保持着超过两位数的增长率。


然而在偏光片产能需求不断增长的表面繁荣之下,却是国产偏光片在全球份额不足10%,且主要光学膜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现实。


作为液晶显示模组的重要材料,偏光片约占整个液晶模组成本的10%左右。但也是液晶模组技术国产化最困难的领域之一。


受中国偏光片产能小、材料主要依靠进口的拖累,显示面板厂商需要承担更高的进口偏光片成本和低国产化率,没有办法提供供应链国产化从而降低成本,这是过去几年间显示面板企业盈利忽高忽低的原因之一。


显示面板厂商一方面吸引了更多巨头投资偏光片及其材料业,倒逼了中国偏光片国产化能力提升,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这个行业的种种问题——目前中国偏光片领域附加价值低,偏光片企业的利润也并不理想,而由于上游光学膜的复杂性,当“显示无处不在”成为资本的响亮口号,偏光片尤其是背后的光学膜仍鲜被问津。


1、中国大部分偏光片企业还很“弱小”


国内新型显示产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偏光片及其光学膜的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在一次会议中曾表示,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显示面板企业为全球显示产业贡献了35%的出货面积和24%的营收及营业利润,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显示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就像所有的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规律相似,偏光片要做起来,必须要有巨大的显示面板产能的的支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显示产业资深人士告诉新材料在线®,日、韩、台湾的偏光片产业也都是随着各自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随之发展的,国内显示产业的发展也刺激了偏光片和光学膜材料的需求。


在需求的推动下,国内偏光片产业的产能,尤其是中小尺寸的LCD偏光片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以前偏光片基本也要依赖国外进口,但在国内显示面板产业产能不断急剧增长,产线尤其是高世代产线和OLED产线的建设投产,国内配套化产生需求,所以这几年很多企业开始大举进入偏光片及其光学膜材料领域。”前述的资深人士表示。


过去的偏光片行业,主要是依赖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口,国内仅有的两家偏光片企业产能也偏小,在2017年前,国内偏光片出货量仅占全球的不足5%。近三年国内显示面板产业的迅猛发展让偏光片受到了产业链和资本的更多关注,也推动了偏光片企业快速扩展产能的动力。


偏光片所用光学膜材料国产化也有所改观。三利谱董秘王志阳曾在接待机构投资者时表示,“黑白偏光片关键原材料TAC膜有批量使用乐凯的。公司已经加大对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供应商的采购力度,增加可替代供应商,并积极提高原材料产品国产化率。”


不过,虽然显示面板厂商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中国偏光片行业能力的进步,这个行业仍面临主要原材料光学膜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有不少显示产业人士表示,目前能够批量供应偏光片的国内企业还是少数。“还有一些新进入的偏光片企业也大多是引进了国外的生产技术,或者只是单纯的进行后段加工供需。”有业内券商分析师说。


赛瑞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偏光片产能约为7.27亿平米,而中国大陆偏光片企业的产能仅为不足5000万平方米,仅占全球产能的7%。而中国大陆的显示面板产能则占到了全球的40%左右。


同时,偏光片所用的TAC膜和PVA膜仍主要依赖进口。即使是国内能够生产TAC膜和PVA膜的企业,其所采用的基膜也基本是进口。


2、偏光片原材料仍被忽视


天风证券的研报显示,偏光片行业竞争格局集中,前三大供应商LG化学、日东、住友市场份额之和超过65%。三利谱在招股说明书中坦承,偏光片生产企业关键原材料TAC、PVA膜的采购主要依赖日本企业的供应。据Display Search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富士胶片占据TAC膜主要市场份额,日本可乐丽占据PVA膜的主要市场份额。


有资料显示,日本富士胶片和柯尼卡美能达两家日企TAC膜全球市占率分别为70%和20%,两者占据全球TAC膜市场约90%的份额,而日本可乐丽占据PVA膜约65%的市场份额。


原材料资源不足导致国内偏光片行业TAC膜、PVA膜和其它光学膜的进口依赖程度高达9成。每年因为汇率变动而损失的利润金额不在小数。


原材料资源不足还体现在国内依然无法生产这些光学膜所用的优质基膜材料。作为主营OCA专用离型膜、偏光片专用离型膜的东莞鼎力薄膜业务总监黄道平,鼎力目前的离型膜原膜基本都采用日本东丽的产品,国内的原膜总体上不过关。


新纶科技也曾公开表示,TAC等光学薄膜的基膜生产、涂布加工均存在比较明显的技术壁垒,基膜生产涉及制膜、树脂合成等众多领域,难度较大,目前仍基本被日、韩企业垄断。


TAC膜全球市场格局

来源:赛瑞研究《2019年显示行业关键材料及市场研究报告》


许多业内人士只看到了偏光片的生产,其实偏光片行业是个全流程的产业链,质量可靠的偏光片是从优质的基膜再到优质的PAV膜和TAC膜再到优质的偏光片全流程,而国内偏光片企业的上游原材料国产化产率很低。”前述的券商分析师表示。


在国内由于原材料国产化匮乏、批次质量不够稳定,技术也不够成熟,因此国内偏光片企业能够创造的附加值十分有限,价格更是难以提高。


据新材料在线消息,国内两大偏光片大厂三利谱和深纺织A(盛波光电母公司)的2018年半年报可知,2018年上半年,三利谱偏光片业务毛利率为20.69%,深纺织A偏光片业务毛利率仅为6.45%。


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期日元、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三利谱、盛波光电偏光片用大部分原材料需要进口,采购都是以日元、美元 结算,由此导致材料成本上涨、汇兑损失增加。


有行业内的人士把偏光片行业形容为地基沙化的行业。


国内偏光片行业的困境也转嫁到了显示面板厂商身上,对于显示面板厂商来说,利用更多国产高品质的原材料是核心竞争力,包括偏光片在内的显示材料国内生产少而质量一般、附加价值低的问题造成了中国显示面板厂商成本高、竞争力不强的现实。


3、产业和资本双管齐下


天风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张健认为,显示产业上游的投资机会不管是材料还是设备,其中价值量比较高的才能培育成比较大的公司,如LCD中成本占比较高的材料如偏光片。


偏光片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门槛、高投入的行业,需要企业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其上游的原材料光学膜资源,才能够实现批量稳定供货,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近年来,与显示市场需求结合更紧密的三星SDI、LG旗下的LG化学等大型显示面板企业开始大手笔的在国内投资新的偏光片产线建设,然而更多的偏光片企业和光学膜企业并不具备建立偏光片全产业链的能力,仍仅限于投资偏光片行业的某一个细分领域。


2018年8月14日晚,深纺织A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引进日本偏光片企业日东电工业界领先的超宽幅偏光片生产技术,建设一条幅宽为 2500mm,车速为 35m/min 的 TFT-LCD 用偏光片生产线,生产规模为年产 TFT-LCD 用偏光片 3200 万平米,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19.6亿元。


而东旭光电控股子公司无锡旭友在福清投资建设的两条偏光片后加工生产线于2017年6月30日正式投产,合计产能为每年1000万平方米。无锡旭友也是东旭光电与世界三大偏光片巨头之一住友化学合资。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仅仅是偏光片的后加工,其关键的生产设备与光学膜原料仍需进口。


好在能够按照一定标准,提供批次稳定供货的TAC膜和PVA膜的国内企业正在出现。新纶科技副总裁兼董秘高翔表示,新纶科技常州三期包括TAC膜在内的光学膜项目首期2条线在2018年11月份已经投产,剩余3条线预计今年3季度投产。


同时皖维高新2018年PVA膜的产能预计也可达500万平方米。


但随着OLED显示市场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OLED显示用偏光片所用的TAC膜将被COP膜取代。


赛瑞研究的报告指出,目前市场已近量产的非TAC保护膜有PET、COP、PMMA等材料,其中COP膜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耐温性、耐候性有望取代TAC膜,为了实现特定的光学效果、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可靠性,非TAC膜的新型保护膜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赛瑞研究调研结果显示,2017年偏光片原材料中非TAC膜占比为28%,预计到2021年将上升至41%。


2017年主要面板制造商非TAC膜应用比例

来源:赛瑞研究《2019年显示行业关键材料及市场研究报告》


“OLED的偏光片中,TAC已逐步被COP、PMMA等光学薄膜替代,苹果的偏光片中就全部使用COP薄膜。”高翔表示,新纶科技的常州三期光学膜项目布局的主要产品就包括了COP膜,目前产品处于客户认证导入过程中。


不少偏光片行业人士都期待更多资本的力量能够进入偏光片及其光学膜业,从而完善国内的产业链发展。


正如张健所说,虽然短期内不可能很快在一些中高端产品上取得突破,但趋势和规律是这样,需要帮他们先做大再做强,再一步步把整个大陆的显示产业链特别是中高端的技术逐步国产化。


本文来源新材料在线,转载请联系13510323202,非合作媒体转载及未按格式要求转载,新材料在线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投稿联系人:莫小姐 136-8628-7350

投稿邮箱:8748980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