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三星又向欧洲专利局申请了“Samung Ultra Thin Glass”,“Samsung UTG”,“UTG”三项商标。近日已经频频有网媒报道称三星将于2月发布的Galaxy Fold 2上使用了超薄玻璃盖板屏幕。12月又有媒体爆料称,华为明年3月发布的Mate Xs也将使用超薄折叠玻璃盖板。一时间,折叠玻璃风光无限,大有将CPI材料掐死在襁褓间的气势。


折叠玻璃原理


显示盖板常用的铝硅酸盐玻璃主体结构是硅酸盐骨架,这样的刚性结构在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力会作用在距中性轴最远端的点上,断裂一般会从这一点附近开始。但当玻璃薄到一定程度(<0.1mm)时,上下表面与中性轴所在层足够接近,整个弯曲部分距中性轴最远端的点所受正应力也不足以造成硅酸盐骨架的断裂而形成永久形变时,玻璃在宏观上就能表现出可反复弯折的特性。


在玻璃实际制造过程中,难免会在表面和内部形成许多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在外力作用时会进一步扩展,降低了超薄玻璃耐弯折以及抗摔、抗冲击的能力。



图片截取自uBreakiFix介绍康宁玻璃的视频


目前业界解决这些微裂纹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离子交换法,在一定温度下,把熔融成型后含有小半径碱金属离子(一般是钠离子)的玻璃沉浸在含有大半径碱金属离子(如钾离子)的熔盐中,通过离子扩散,在玻璃表层“挤塞”进大离子,形成表面压应力层,消除或抑制微裂纹的扩展,使玻璃的耐弯折能力和机械强度显著提高。



图片截取自uBreakiFix介绍康宁玻璃的视频


离子交换法近年来在非折叠玻璃盖板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康宁的大猩猩?玻璃和旭硝子的龙迹?玻璃等都使用了这类技术。折叠玻璃主要是通过对现有成型工艺和离子交换工艺的优化和改进,制造出更薄、微裂纹更少、应力分布更均匀的玻璃,以实现耐反复弯折的能力和高的机械性能。


折叠玻璃开发情况


2008年FPD International 2008上,日本电气硝子展出了仅50μm厚的无碱玻璃底板,采用溢流法制成,可以卷成大卷。



图片来自网络


2012年美国显示周及SID年会上,美国康宁公司发布了Willow Glass玻璃,厚度0.1mm,可以来回弯曲,不过当时玻璃上还覆盖了一层塑料,以增加其柔韧性。



图片来自网络


2013年,德国肖特公司25-100μm厚的柔性玻璃实现量产。2014年日本旭硝子公司生产出厚度50μm的SPOOL柔性玻璃。同年,电气硝子也推出了30μm厚的G-Leaf玻璃。


但当时这些柔性玻璃普遍只能来回弯曲到一定弧度,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折叠。


2018年12月,在折叠手机呼之欲出的前夜,康宁也发布视频称正在开发适用于折叠手机的折叠玻璃,弯曲半径可以达到5mm。


图片截取自康宁公司宣传片


折叠玻璃vs CPI


相较而言,超薄折叠玻璃在表面平整度、耐划伤性、耐温性、对显示屏器件的冲击保护等方面先天都具有更高的性能指标,但这并不意味着CPI无法通过物理和化学改性达到类似水平。


另一方面,在盖板折叠曲率半径越来越接近零的过程中,最远端的正应力还是会不断增大。CPI表面能够承受的屈服应力理论上还是会大于超薄玻璃的断裂应力,所以其理论曲率半径小于玻璃能达到的极限。并且随着玻璃厚度和曲率半径的减小,制造工艺难度和成本都会极大提高,产品良率也降低较多,在切割、输运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形成微裂纹和破损。CPI在制造、切割、输运过程中不易受损,有更大的成本优势。


但在实际制造中,CPI也会出现各种缺陷,目前能达到的曲率半径也在毫米量级。再加上目前CPI整体产业刚刚起步,其技术改进提升速度可能会慢于已经与显示产业磨合多年,研发、生产机制都更为成熟的玻璃产业。


折叠玻璃与CPI盖板优劣势比较



短期来看,折叠玻璃与CPI的大战还远未到分出胜负的时候,三星、苹果等企业在这两个领域也都同时有所布局,未来这两种盖板材料可能会在技术的不断进步中交替占据上风,给消费者带来不断优化的屏幕使用体验。


来源:OLED屏说 


来源:旭日显示与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