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谱8月2日在互动平台透露,2019年以来,偏光片供应偏紧,公司部分产品已经涨价。


实际上,一直以来偏光片一直在降价,而今年以来,从偏光板大厂诚美材无预警的涨价开始,一直到今天三利谱宣称部分产品已经涨价。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个产品。


说偏光片,首先要谈到显示面板,因为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据了解,偏光片占据LCD材料成本的10%左右,这也就是说偏光片的价格跟面板行业景气度是密不可分的。


面板究竟是怎样的一门的生意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Reinitzer)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物体,名为:“液晶”。


这个东西很神奇——在不同电流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旋转排列,产生透光度的差别,如此在电源ON/OFF下产生明暗的区别,依此原理控制每个像素,便可构成所需图像。但是,科学家并不知道这东西可以用在哪里。


20世纪40年代,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推出黑白电视。可以说,这是人类产业史上一次飞跃。


20世纪50年代,他们又推出了彩色电视机,虽然当时电视使用的是显像管技术,体积大、屏幕占比小、分辨率模糊,但是比起收音机娱乐性大大加强,电视机迅速成为美国家庭娱乐生活的中心。


20世纪60年代,RCA公司萨夫诺中心发现动态散射液晶。当时,RCA有个很大胆的想法——把这东西做成平板电视,用户可以挂在墙上。可是,因为液晶显示速度太慢,且颜色单调,经过无数次尝试,RCA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20世纪70年代,虽然美国厂商放弃了制造液晶电视的想法,但是日本厂商参加美国展览,看到液晶产品的神奇之处,纷纷进入液晶显示行业。


第一个出手的是一家日本钟表企业,精工。紧随其后的是夏普,它们从RCA获得动态散射液晶技术许可。从此开启了为期二十年的日本厂商对液晶面板的研发之旅。


正当日本厂商苦苦摸索液晶之际,1979 年,美国柯达公司邓青云博士无意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发光特性的有机材料,这就是后来被誉为“继LCD后的下一代平面显示器”的AMOLED技术的起源。但是由于技术的落地难度较大,因此OLED技术又被暂时搁浅了。


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不断研究摸索,终于将原有的液晶技术进行了升级,技术发展成为了TFT-LCD技术。


TFT-LCD比起之前的技术,除了分辨率更高,画面更生动,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制作大面板,让大型液晶电视成为了可能,这也正是现在液晶电视主要使用的技术。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液晶技术已经成熟,这时候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大规模量产。日本企业先后建成了TFT-LCD第一代线、第二代线。


在液晶面板这个领域,生产线代数越高,代表可以生产的屏幕尺寸越大,制作的成本越低。技术和产能的双重升级,使得日本迅速成为全球液晶产业聚集地,当时全球90%的液晶屏均来自于日本。


液晶屏的出现,也使笔记本电脑成为了可能,1990年,IBM推出了爆款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市场对于液晶显示的需求开始激增。


下游市场的猛烈增长,使得日本企业开始加速扩产,1996年,日本企业已经开始建设第三代产线,5年时间里,全球兴建了25条TFT液晶面板生产线,其中有21条建在日本。


可是,产能周期很快来临。大量的产能很快造成了产能过剩,显示屏供过于求,整个产业出现踩踏,价格暴跌,各家企业利润骤减,甚至陷入亏损,整个日本的面板产业开始陷入低谷。


这次衰退最大的获益者就是——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面板厂商。


两地厂商在这个时期通过招募大量因工厂倒闭而失业的日本工程师,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迅速掌握了核心技术,开始在液晶面板领域崛起。之后,整个液晶产业集群从日本逐渐转移到了韩国和中国台湾。


而当日韩、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厂商发展迅猛之时,我国大陆地区厂商也开始渐渐成立,加入战局。


1983年,深天马于深圳特区成立,成立之初生产的液晶屏幕主要应用于黑白游戏机、宠物机、电子表等低端产品。


而此时,京东方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此时正由于液晶出现,导致其电子管业务面临收缩,濒临破产。


1993 年,京东方终于找到了一条出路,与日本松下合资做电视机,但是注意这里做的不是液晶电视,仍然是老一代的显像管电视。但即便是老式的技术,松下依然执行技术封锁,这种情况下,京东方没法独立设计显像管。


1995年,深天马登陆深圳交易所,依然专注于生产中小型设备的屏幕,如游戏机、宠物机等。1997年,京东方B在深交所上市。


2001年,京东方通过增发A股,登陆深交所,募集了建产线所需的资金。


2002年,韩国、中国台湾率先建成第五代TFT-LCD线,液晶面板的产能再一次供过于求。韩国现代由于扩产过猛,负债过高,选择出售旗下面板业务。


而这一轮周期底部到来后,大陆面板厂商迎来机遇,京东方开始All in 液晶面板。


2003年,京东方通过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面板业务,一次性掌握了技术、人才和市场,正式切入了TFT-LCD液晶面板领域,当年就投资12亿美元建设了一条五代线。同一时期,深天马也放弃了原来低端液晶屏的路线,通过技术引进切入了手机屏幕领域。


虽然获取了技术,开始量产,但2003-2006年之间,以夏普和三星为代表的面板厂商大量新产线落成,面板价格再次下跌。此时,京东方连续亏损30多亿元,但是王东升依然进行逆周期投资,建设新生产线。


情况一直到2007年才有所好转,iphone的出现,使得智能手机开始向触摸屏方向发展,同时,此前过剩的面板产能出清,价格开始回升,而在此前投建大量产能的京东方,也在这一年扭亏为盈,当年净利润为6.91亿元。


2010年,是显示屏行业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技术开始迭代,OLED屏幕开始正式商用。


比起传统的LCD,OLED更适用于小屏幕的手机,因为它的厚度远低于LCD,可以使得光学传感或者超声波快速穿透,同时伴随目前的发展趋势,全面屏手机只有通过OLED才能实现。


2010年8月,一直将产品重点放在中小屏幕上的深天马,投资建设了国内第一条第4.5代AMOLED线。


2011年,三星推出的GALAXY Note手机首次使用了AMOLED屏幕,虽然初期技术并不成熟,存在烧屏现象,但是随着三星在OLED领域的持续研发投入,以及GALAXY手机系列的畅销,OLED逐渐被市场接受。但此后,智能手机仍一直以LCD屏幕为主,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等,均采用LCD屏幕。


直到2017年,苹果最新一代的IPHONE X上使用了来自三星的OLED屏幕,OLED屏手机才开始正式成为技术主流。


2017年,也是京东方切入OLED领域的重要一年,其开始与现金流出问题的先进技术企业JDI(一家苹果供应商)合作,并在B7(OLED生产线)落成后,挖了许多来自韩国方面的人才,让京东方的OLED技术有了飞跃,成为了华为手机的OLED屏幕供应商。


而伴随着面板的成长,配套的供应链也在快速成长,而这其中之一关键的材料就是偏光片。


什么是偏光片


偏光片(Polarizer)又称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

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时,与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光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


在LCD液晶显示模组中,是有上下两个偏光片,下偏光片的作用是将背光源产生的光转换为偏振光,上偏光片则用于解析经液晶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


偏光片主要由PVA膜、TAC膜、保护膜、离型膜和压敏胶等复合制成。



而到了OLED显示,我们叫做圆偏光片,而圆偏光片是由线偏光片+相位差膜组成。


目前常见的AMOLED屏幕架构,OLED材料两端由阳极Anode阳极以及Cathode阴极控制,为了提高空穴的注入效率,阳极应选用尽可能高的功函数材料,常见材料为ITO。对于阴极材料选择,功函数越低,有机材料与阴极之间的势垒越低,电子注入越容易,发光效率就越高,目前常用的阴极材料是Mg-Ag镁银合金,因为是金属材料,容易反射外界的环境光,造成用户观察到的对比大大降低,故常规结构在AMOLED外部需贴附偏光片,而且是带有位相差膜的圆偏光片。


以1/4λ位相差膜为例来介绍此层的原理,如下,其中d为光程差,x与y方向,相位相差π/2,于是线偏振光在经过此位相差膜之后,转成左旋圆偏振光。



1/4λ位相差膜


基于以上的原理,我们用下图来说明,圆偏光片的基本原理。


AMOLED用圆偏的原理


外界环境光经过吸收轴为垂直方向的线偏光片后,只剩一半的水平线性偏振光


水平偏正光经过1/4λ位相差膜后,转成左圆偏振光


左圆偏振光经过OLED cathode金属电极反射后,旋转180°为右圆偏振光


右圆偏振光经过1/4λ位相差膜后,转成垂直偏振光


垂直偏振光无法通过吸收轴为垂直方向的线偏,无法出光


经过以上步骤,将外界环境光阻隔在圆偏光片内,大大提升AMOLED本身的对比,即使在强烈的太阳光底下,也可清晰看见屏幕内容。


偏光片无论是LCD还是OLED显示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组件。而OLED的偏光片门槛比LCD还要高,目前主要是进口。而LCD的偏光片国产化率也越来越高。(摘自柔性显示世界)


偏光片的产业链


上面谈到的面板是属于偏光片的下游,而偏光片的上游主要是相关膜材。在谈涨价逻辑前,先看下偏光片的产业链。


图片来源:ittbank


从产业链来看,如果偏光片要涨价要么是上游原材料涨价,要么是现有需求量增大,而目前产能不足,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价格上涨,而这次并没有说上游材料涨价,那么就是产能不足。


2019年产能不足


根据OLEDindustry调研统计,国内面板新线还在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大陆AMOLED产线共22条、TFT-LCD产线共42条,而对应的偏光片厂短期内很难满足面板厂需求。


2019年偏光片扩产进度


企业

2019年偏光片扩产进度

日东Nitto

位于深圳的1490mm前段产线已经送客户认证,认证完毕即可量产,2018年年底出货

LG化学

广州工厂2018年11月29关键设备搬入

住化sumitomo

扩大大型高端TV偏光片,加大OLED用圆偏销售和新产品开发

三星SDI

预计2019年增加一条1490宽幅pet产线

诚美材

深化与锦江、日东合作,布局2500mm宽幅产线,以应对10.5代以上产线需求。昆山首条2500mm宽幅产线2019年底投产

明基材

重点发展高利润产品,转型加大铝塑膜和医疗解决方案销售

深纺织

2500mm宽幅产线2018年第三季度审议通过,开始规划报建设备采购环评等审批工作

三利谱

1490mm产线2019年第二季度实现满产,产能约700平方米


 国内投产与规划偏光片项目总览

厂家

地区

尺寸(mm)

产能(㎡)

投产情况

三利谱

深圳

1490

450

已投产

合肥(一期)

1490

1000

已投产

1330

600

已投产

合肥(二、三期)

2500

6000+

拟建

盛波光电

深圳(一期)

1330

600

已投产

650

200

已投产

深圳(二期)

1490

1280

已投产

昆山(三期)

2500

3200

已投建

LG化学

南京

2250

3240

已投产

广州

宽幅

2000

已签协议

日东

深圳

1490


已投产

旭友

无锡

1490


已投产

三星SDI

无锡

2300

3000

已投产

无锡

1490


规划中

诚美材

昆山

1490

1200

已投产

昆山

2500

2800

动工

西安

2500

6000

动工

德瑞格

安徽

宽幅

700

规划中

胜宝莱

江西(一期)

1490

3600

已建成

江西(二期)

1540

规划中


根据图表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偏光片厂主流还是1490mm宽幅的,而针对高世代的LCD各家也是规划2500mm宽幅的产线。


大陆LCD产线及偏光片需求量

图片来源:ittbank


偏光片这个行业,是个高壁垒行业,目前日韩企业几乎垄断全球偏光片市场,尤其是OLED偏光。


偏光片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人才,资金和客户认证壁垒,市场集中度较高,韩国 LG 化学,日本日东电工和住友化学三足鼎立,占据 60-70%全球偏光片市场份额。


随着下游面板产能逐渐往大陆转移, 台湾和大陆的偏光片企业有望后来居上,代表企业分别为奇美材料,明基材料以及三利谱,盛波光电。


整体来看, LCD 液晶面板的市场需求,尤其是中小尺寸领域,近年来在 AMOLED的侵蚀影响下,对于价格和成本日趋敏感。


在此背景下, 跳出日韩企业所垄断的全球偏光片市场, 培养自己的偏光片供应企业,是我国面板厂商国际市场话语权逐渐提升的必然需求。


而从企业维度来看, 近年来三利谱、盛波光电等企业的偏光片制造技术水平亦渐渐成熟, 产线投入规模开始加大,与紧缺的市场需求形成了良好的衔接效应,目前虽然在优异领域尚有差距,但从技术路径和发展情况来看, 迎头赶上并不是没有可能。


需要指出的是, 核心原材料 PVA 膜等产品目前仍然主要依赖日本供应商采购, 偏光片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国内产替代,前路仍漫长而艰辛。